党的建设
一场座谈会 翻开设计院44年创业史
2021-06-10
44年前,一批从中国建材院南下的科研人员,扎根英雄城,组建江西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,一部筚路蓝缕、开拓革新的创业史由此启幕……
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为大力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6月10日,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召开“学党史、知院情、促成长”院老专家、老党员、劳模座谈会,引导青年党员、新进员工深入了解院史院情,向院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学习。
院原总工、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方春霖,院原机电所所长、教授级高工、全国建材行业先进工作者程小军,院副总工程师、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詹翔受邀参加座谈会。院党委书记、院长宋冬生,院党委副书记谢东出席活动。
院领导和老专家、老党员、劳模,结合自身经历,讲述了设计院从创办、壮大、飞跃直至今天改革转制,一步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光辉历程;特别是几位老党员的故事,彰显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、甘于奉献、革故鼎新的感人精神。
种子播撒星火燎原
方春霖原总工,中共党员,已经年过八旬,他的精神依然矍烁,思路仍旧清晰。
方老是建材科研领域的通才,直到如今,他还在认真阅读专业文献、建材杂志和书籍,掌握最新科学技术和行业动态。他研读的每一份资料上,都用红蓝铅笔进行圈点、批注;几十年来,积累下大量学习笔记。
在长期坚持学习,专注科研的同时,方老对个人名利却看得很淡,不计较经济得失,而把设计院的事业发展看得更重,摆得更高。
作为设计院最早的建设者之一,方老把严谨的科研精神、无私的奉献情怀教给了后辈。院领导和其他专家,一致尊称他为“老师”,这是对他传薪播火、弘扬科研精神的由衷致敬。
围绕科研精神,有着22年党龄的程小军,一番话发人深省。
“科研工作时间跨度大,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,要做到领先别人一点,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。科研工作者,应当把压力变为动力,变为专注;要借助信念和坚守,去发现科研的快乐,体验做出成果之后的成就感。”
平易的语句背后,凝聚的是一位老党员和资深科研工作者数十年深刻的感悟,以及甘于寂寞、乐于探索的精神。
设计院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发展,正如种子播撒,星火燎原。其中传承的科研精神,时刻荡涤人心。
创业艰难不负期望
“建院初期,只有19个人,在工房上班,搞科研、下企业。”方春霖的话,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艰苦创业的年代。
一个小小的平面上,要做出4万到5万个一毫米左右的小孔,一个孔出了问题,整个模具报废。在当时,一般人想象不到,蜂窝陶瓷模具是怎么做出来的。
创业立业过程中,唯有全身心付出,才得获得回报。
程小军说起2001年在萍乡做过的一个试验,从清早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,天气炎热,蚊虫叮咬,没有空调。他凭借一股韧劲苦干到底,终于取得了成功。
“我还记得那趟列车的车次。”宋冬生院长忆及当年乘坐36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,再转车,没有座票,一路站着抵达大同,在荒郊野岭住工棚的往事;还有独自扛着50斤粉煤灰出仓库,拦车到渡口,摆渡过河,几经辗转,终于到达单位的经历。
“这些经历都转变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宋冬生感慨不已。
“四十多年来,我院在科研、设计上取得了好成绩,没有辜负上级部门对我们的期望。”方春霖说。
不负期望的背后,是设计院沉甸甸的创业故事。
汲取力量砥砺前行
本次座谈会的一个重要目的,是通过老专家、老党员、劳模讲述创业故事,传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感人精神,激励青年士气,起到传帮带作用。
方春霖对在场的青年党员、新进员工强调,你们都是设计院的新生力量,希望未来在科学研究等方面,做出巨大的贡献。
程小军希望,青年们能够尽快发挥特长,取得成绩。相信坚持并努力地工作、热爱工作,一定能出成果。
詹翔认为,工作不是说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;要不断学习,提升自己;要树立市场意识、服务意识。他最后指出,设计院的发展要靠年轻人。
宋冬生向设计院的青年党员、新进员工寄语,要学好党史,学好中华文化经典,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坚定的信仰去做好工作。他还强调,只要集中精力在某件事上超过20000个小时,就一定能成为专家,一定会有所收获。
谢东指出,本次座谈会取得了凝聚共识的良好效果。组织本次座谈会是设计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进一步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。希望参会的青年党员、新进员工,能够从设计院创业史中和老专家、老党员、劳模身上,汲取力量,赓续精神,砥砺前行,为设计院发展贡献力量,圆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殷殷的期盼让在场青年党员、新进员工深受鼓舞,他们纷纷发表即时感言,并对设计院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。座谈会在深入的沟通和轻松的气氛下圆满结束。
Next —